第62章 我在假诏里找真话-《我在大理寺当神探》
第(2/3)页
沈观掌心微湿。
果然如此。
这不是简单的权力倾轧,而是一场针对皇权合法性根基的精准狙击。
伪造者深知皇帝最怕什么——不是篡位指控,而是全民共证的过程。
只要开启全面核查,就必须面对一个问题:这些年,到底有多少诏书,不是出自先帝之手?
而答案,恐怕会颠覆整个王朝的叙事。
他低头拨弄炉火,心中电转:那么,谁最有动机、也有能力,在数年前就准备好这样一份“半真半假”的诏书?
必须能接触御用文墨,熟悉先帝笔性,甚至……能在先帝临终前后自由进出书房。
这样的人,不会太多。
傍晚,天色阴沉。
沈观以整理库房为由,进入别院西侧废弃文书阁。
蛛网密布,尘封箱笼层层叠叠。
他在一只老旧砚盒底部摸到半张烧焦纸片,边缘蜷曲发黑,像是从大火中抢出的残骸。
借着窗缝透入的微光,他辨认出几行模糊字迹:
“癸未年三月初七,换墨三两,贡自……歙州。”
心神骤紧。
他立刻联想到大理寺档案中一则不起眼的记录:当今皇帝登基当日,曾下令更换御书房全套文房器具,唯独砚台未动——因乃先帝临终亲授,视为孝道象征,不可轻弃。
也就是说,若这份新现的遗诏是今日所写,所用墨汁应为当前御制新墨;但若其中含有“癸未年”的旧墨成分,则说明书写时间必然早于先帝驾崩之前,甚至可能是在其尚有意识时完成。
可问题来了——先帝晚年病重,手不能书,且所有御笔皆需监国大臣见证。
如此重大的诏书,怎会无人知晓?
除非……它根本不是当场写的。
而是提前誊抄、秘密封存,等待某个时机点燃。
沈观将纸片小心包好,藏入袖中暗袋。
指尖抚过焦痕边缘,忽觉一丝异样——燃烧并不均匀,右侧残留部分纤维排列异常紧密,似曾被折叠后焚烧。
像是……被人刻意烧毁一半,留下线索。
是谁?
陆明修?老柯?还是那个递出血墨布条的青鸢?
他不知答案。
但他知道,自己正在靠近一张巨网的核心。
夜色渐浓,风穿空廊。
他回到柴房,吹熄油灯,盘膝而坐。
铜钥贴在胸口,微微发烫。
他深吸一口气,闭目凝神,准备再度唤醒【案件推演模拟器】。
这一次,他要导入所有线索:诏书墨色样本、纸张老化程度分析、笔锋力度曲线、甚至那日太监呈报时语气中的三次微妙停顿。
虚拟空间已在识海边缘泛起涟漪。
数据流缓缓汇聚,如同星轨初现。
可就在系统即将完全激活的瞬间——
铜钥突然剧烈一震。
一道冰冷的提示音,毫无征兆地在他意识深处响起:
第(2/3)页